時間:2025-10-29 14:58 作者:魏順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謂“器”,不僅是一般的工具,更是謀事做事成事的方法。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抓落實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展現,也是對各級領導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檢驗。實踐證明,狠抓落實既需要勇于擔當的魄力、真抓實干的勁頭,更離不開科學方法的支撐。
注重“吃透兩頭”,善于結合抓落實
“兩頭”是什么?這里所說的“兩頭”,指的是上情和下情。上情,是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的決策部署和指示要求。下情,就是本級及其下級的具體實際情況。“吃透兩頭”,是指既要深入領會和把握黨中央以及上級的決策意圖,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自身及下級的客觀實際,實現上情與下情相貫通、理論與實踐相符合。
深入研析上情。準確理解、全面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的指示精神是確保工作有效落實的前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各級領導干部首先要帶頭在學深悟透做實上下功夫,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全面把握下情。立足實際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是抓好落實的基礎。工作中,要緊緊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抓落實謀發展,并且對自身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尤其需要學會用好調查研究這把“金鑰匙”,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多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堅持把調查研究貫穿抓落實的全過程,切實摸清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
將上情與下情有機結合。既要吃透上級精神,又要結合自身實際,使上情與下情有效契合,這是抓好工作落實的關鍵所在。能否把貫徹上級指示要求與自身具體實際相結合,最能考驗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實踐和經驗告訴我們,準確把握上情、全面摸清下情、切實結合實情,方能把政策變成思路、思路變成舉措,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分清輕重緩急,突出重點抓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只有分清輕重緩急,主次分明,落實才能有條不紊;只有堅持抓主抓重,綱舉目張,工作才會卓有成效。
分清優先順序。“工有次第,事有緩急。”任何工作都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和優先順序。無論是想問題、作決策,還是謀發展、抓落實,均應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則,分清輕重緩急,確定優先順序,切不可不分輕重,一線平推。在干事創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善用辯證法,既保持歷史耐心,又增強歷史主動。“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謀事做事應根據客觀情況及其發展變化,分輕重、定緩急、理思路,謀定后動,施治有方,確保各項工作忙而不亂、逐次推進、有序運轉。
善抓主要矛盾。“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凡事有其要,執其要者事成。做事情、干工作、抓落實要善抓“牛鼻子”,找準肯綮,扭住要害,拎起總綱,緊緊圍繞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上,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進落實中,要注意科學分析不同時期和階段的重點任務,把住關鍵點、抓牢主攻點,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帶動全局,從而達到綱舉目張,“一子落而滿盤活”。
堅持平衡把握。“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在一定條件下還會相互轉化。看事物首先應當看主要矛盾、看主流,但同時也要關注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切不可顧此失彼。在分清輕重緩急的同時,必須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相統一,把握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確保各項工作相互支撐、協同推進,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
強化系統思維,統籌兼顧抓落實
唯物辯證法認為,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體。這就決定了我們想問題、干工作、抓落實,必須著眼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全面系統、發展辯證地認識、分析和處理問題。
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既要增強在大局下行動的自覺性,時刻胸懷“國之大者”,把“兩個大局”作為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主動把地區和部門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又要善于把全局與局部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局部帶動全局躍升,通過全局促進局部發展,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處理好戰略與策略的關系。“計熟事定,舉必有功。”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不僅要登高望遠觀大勢、把方向、抓大事,而且要善于結合工作實際下決心、作決策,把戰略藍圖細化為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抓準發展切入點,扭住工作著力點,以半步不退讓、一步不停歇的韌勁腳踏實地抓落實促發展,用創造性的貫徹落實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處理好長遠與當前的關系。既要積極謀劃長遠,又要牢牢把握當下。謀長遠目標,不能脫離現實條件,盡可能結合當前需要,實現長遠與當前的有機統一;抓當前建設,不能只顧當前,輕視甚至忽視長遠,更不能寅吃卯糧、竭澤而漁。多干打基礎利長遠之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創造“功成必定有我”的業績,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把握本質特點,遵循規律抓落實
任何事業的成功,既需要對事物本質的認知和把握,也需要對客觀規律的尊重與遵循。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是解決復雜社會問題,都要求我們要把握本質特點,遵循客觀規律,讓實踐與理論在動態平衡中實現良性互動。
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特點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別之處,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之特性。要看得真切、想得明白、取得成效,就得掌握事物的本質特點,抓住關鍵要害,善于從零亂的現象中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必然聯系。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既謀“實”又謀“是”,將求真與務實相統一。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同地區、部門和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均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客觀實際要求我們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要恪守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一刀切”、照搬照抄,搞上下一般粗。只有立足實際,實事求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深入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才能贏得主動、取得實效。
尊重事物發展規律。“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正確認識規律、遵循規律是推動事業發展的根本前提。要善于把零碎、膚淺和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全面、系統、本質的理性認識,使思想和行動既不落后,也不超越客觀實際,不斷提高認識規律、找準規律、把握規律的能力,增強抓工作落實的針對性、主動性和有效性。尤其是碰到困難遇有難題,更應沉下心、穩住神,把問題研究透、把規律摸清楚,如此方能從容應對、泰然處之。
樹牢群眾觀念,匯聚眾智抓落實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創新發展理念、謀劃發展思路、指導發展實踐的源頭活水。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
順應人民期待。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穩“人民至上”的堅定立場,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想問題、作決策要充分了解民意民心民情,通過“身挨身坐、心貼心聊”傾聽群眾真實訴求,掌握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把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決策的“指南針”,使工作思路更符合客觀實際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集聚人民智慧。人民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工作實踐中很多好的經驗做法都來自群眾。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聽真話、察實情,虛心聽取意見建議,善于集中群眾智慧,把來自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開拓進取的硬招實招,將人民的呼聲轉化為治國理政的有效舉措。多到基層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為科學決策、正確領導提供有力保障,推動基層謀實事、務實績。
凝聚人民力量。善于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遇到改革難題要虛心向基層和群眾請教問計,依靠人民群眾找到工作的突破口、破題的發力點。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激發人們的創造熱情。善于運用黨的優良傳統,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用共同夢想凝聚人心,用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用榜樣力量引領民風,用群眾辦法解決群眾問題。
來源:學習時報